古琴绰的弹法,绰指技巧详解绰指是古琴演奏中极具表现力的左手技法,通过滑音营造"吟猱虚实"的独特韵味,堪称古琴音乐的灵魂所在。我们这篇文章将系统解析绰指的历史源流、动作要领、音色控制及常见误区,带您深入掌握这一千年传承的...
古琴指法「掐起」的演奏要领与艺术表现
古琴指法「掐起」的演奏要领与艺术表现掐起是古琴演奏中极具特色的左手指法,常见于《潇湘水云》、《梅花三弄》等经典曲目。我们这篇文章将系统解析掐起指法的技术要点、艺术表现及常见问题,帮助习琴者掌握这一充满韵味的演奏技巧。主要内容包括:掐起指法
古琴指法「掐起」的演奏要领与艺术表现
掐起是古琴演奏中极具特色的左手指法,常见于《潇湘水云》、《梅花三弄》等经典曲目。我们这篇文章将系统解析掐起指法的技术要点、艺术表现及常见问题,帮助习琴者掌握这一充满韵味的演奏技巧。主要内容包括:掐起指法定义与记谱符号;标准演奏姿势分解;音色控制的三大关键;经典曲目应用实例;常见误区与纠正方法;掐起与其它指法的配合;7. 习琴者常见问题解答。
一、掐起指法定义与记谱符号
掐起在减字谱中记作「⿱扌臼」,属于左手"抬起类"指法。其本质是通过左手名指(或中指)按实琴弦后,食指在第一关节处突然发力勾起琴弦,产生清脆明亮的泛音效果。与普通泛音不同,掐起产生的音色更具爆发力,在《广陵散》等武曲中常用于营造金石之声。
历代琴谱对掐起有不同称谓:《太音大全集》称「掐煞」,《风宣玄品》记作「掐撮」,现代琴家吴景略在《古琴演奏法》中将其归为「打摘类」指法的延伸技法。值得注意的是,明代《松弦馆琴谱》特别强调掐起时应"指如鹰隼,疾起急落",这对理解其演奏速度要求具有重要参考价值。
二、标准演奏姿势分解
正确的掐起姿势需遵循「定位-蓄力-爆发」三阶段:
1. 预备阶段:名指按弦于十徽位置(以七弦琴为例),指肚完全贴实琴弦,形成稳定支点。此时食指自然弯曲,指尖轻触琴弦上方约1厘米处,整个手掌呈半握拳状,手腕保持水平。
2. 发力阶段:食指第一关节突然向内收缩(向掌心方向),带动指甲侧面快速刮过琴弦。明代《琴书大全》记载此时应"如雀啄食",强调动作的短促性。现代振动测试显示,有效掐起的触弦时间应控制在0.3秒以内。
3. 收势阶段:手指离弦后立即放松,避免余震干扰音色。部分流派(如虞山派)要求掐起后手指短暂停留在弦上空,形成「悬指」的视觉效果。
三、音色控制的三大关键
1. 触弦角度:实验证明,指甲与琴弦呈45°角时音色最清亮。角度过小易发闷响,过大则会出现刺耳的金属声。当代琴家龚一建议可先在十三徽处练习不同角度的音色差异。
2. 发力方式:优秀掐起音色需要「寸劲」而非蛮力。北京古琴研究会通过肌电测试发现,专业演奏者主要依赖指小肌群瞬间收缩,而非手臂肌肉群发力。初学时可先练习空抓动作培养肌肉记忆。
3. 共鸣控制:掐起后应立即放松按弦手指,但不可完全离弦。宋代《太古遗音》记载"声出而指不离",通过微妙的触弦保持余韵。在《流水》的「七十二滚拂」段落中,这种控制尤为重要。
四、经典曲目应用实例
《梅花三弄》主题段:在第二个「弄」的结尾处,连续三个掐起模仿落梅之声。管平湖先生的演奏版本特别强调第三个掐起要弱处理,形成「强弱弱」的韵律感。
《潇湘水云》第五段:掐起与注下组合表现水波激荡。吴文光教授指出,此处掐起后应有意识延长余音,与后续的「长锁」形成音色对比。
《广陵散》「刺韩」段:浙派姚丙炎打谱版本中,十六个掐起模拟刀剑相击,每个音都需保持相同的音量和时值,考验演奏者的控制力。
五、常见误区与纠正方法
误区1:音色发闷:多因指甲触弦面积过大。纠正时可先用砂纸打磨食指指甲边缘,保持约2毫米的接触面,并在练习时有意识用指甲最外缘触弦。
误区2:杂音明显:通常由按弦不实导致。建议先单独练习名指按压力度,能达到将琴弦完全压至琴面为佳。清代《五知斋琴谱》提示「按如磐石」即指此要诀。
误区3:节奏不稳:掐起常出现在节奏复杂的段落。可使用节拍器从每分钟60拍开始,逐步加快至原速。李祥霆教授特别强调掐起应与右手配合形成「阴阳相济」的节奏感。
六、掐起与其它指法的配合
1. 掐起+搯起:在《酒狂》等曲中形成连续上扬音效。注意两个技法间应有细微停顿,明代《西麓堂琴统》称为「鹤唳九皋」式处理。
2. 掐起+带起:常见于《平沙落雁》表现雁群盘旋。两者的力度比建议控制在3:7,带起作为主要旋律线,掐起作点缀。
3. 掐起+吟猱:《忆故人》中通过先吟后掐表现叹息声。此时吟的幅度要小,控制在2分音范围内,避免影响掐起的清晰度。
七、习琴者常见问题解答
问题1:掐起时总碰到相邻琴弦怎么办?
这通常是手型倾斜导致。建议调整整个左手的平行度,保持手掌与琴弦垂直。可尝试在琴桌边缘练习,强制形成正确手型记忆。
问题2:掐起的音量太小如何改善?
除调整触弦角度外,可检查古琴的「煞音」设置。专业制琴师建议,有效弦长与岳山高度的比例应保持在1:0.018左右,过低的岳山会影响掐起共鸣。
问题3:传统谱与现代谱对掐起标记有差异?
确实存在这种现象。查阜西先生整理的《存见古琴指法辑览》显示,明代以前多用「⿱扌起」,民国时期开始简化为「掐」。研习古谱时应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技法。
相关文章